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召开
日期:2020-06-08
来源:本站
点击率:0
6月5日至6日,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按照民政部和中国科协的相关换届规定,经业务主管部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复同意,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总工程师韩毅、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刘兴平、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和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等有关领导、各地检验检测学协会领导、相关领域嘉宾和会员,共200余人出席换届大会。《质量与认证》杂志社受邀参会。

△ 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第二届会员大会
大会选举产生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在第二届理事会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会及学会新一届领导。李怀林当选为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第二届会长、生飞为常务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沈建忠、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传染病首席专家吴尊友以及张峰、腾俊恒、刘挺、陈永煊、夏扬为副会长,选举夏扬为秘书长。 大会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章程》、《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会员管理办法》和《对第一届理事会设立分机构处理意见提案》等相关文件。
作为新一任会长,李怀林表示,回顾学会第一届走过的历程,学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曾经暂停了所有相关业务工作,并在秘书处内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新一届学会理事会旗帜鲜明地坚决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要求。这次不仅是一次换届,更是一次重建。新一届学会会员要聚焦全国检验检测行业优秀机构和个人,聚焦检验检测学术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李怀林强调,学会要紧紧围绕检验检测主线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检验检测发展的学术要求,与相关学术、技术单位和社会组织密切沟通、加强合作、协同交流,一起为市场监管机制改革服务。同时,要紧紧围绕中国科协的重点工作,与地方科协相互支持。在科技服务团项目、助力复工复产经济复苏方面做贡献。加强党的建设,突出党对学会的领导作用。 新一届理事会要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积极推进行业科技进步,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坚持学会创立初心,推动检验检测学科建设,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献身科研创新先进单位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促进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促进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促进行业服务水平提升。 对于新一届学会的主要工作目标,李怀林表示:一是办好一本学科杂志,立足服务检验检测领域,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办成国内一流核心科技期刊。二是开好每年一届的学术年会,逐步办成检验检测领域品牌的学术年会。三是办好学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将新媒体办成传播检验检测科技的主流阵地。四是举办好两年一届的“中国检验检测科技奖”评选工作。这个奖是经国家奖励办批准设立的、检验检测领域唯一的、面向全国检验检测领域的科技奖项,这项工作十分重要,我们要干干净净,严肃认真办好它。五是要做好中国科协委托的推举本学科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推荐工作;组织推选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的工作。六是推动检测机构测试能力和检测人员水平提升。要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开创新局面、树立新形象、争取新成效。 韩毅总工程师致辞中首先代表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对学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检验检测事业发展的单位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随后指出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确定的“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检验检测手段是公正监管、科学监管的重要基础保障。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一定要找准自身定位,结合检验检测行业实际,服务市场监管改革发展。 最后,韩毅代表总局党组,就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政治站位;要加快学科建设,推动学术交流;要主动融入大局,助力监管改革;要创新服务手段,普及检测知识;要强化行业自律,做好会员服务”五点建议。并希望学会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重整行装再出发,团结一心向前行,努力把学会发展好、建设好,为检验检测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一届学会理事会注入了新鲜血液,新一届会员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带领下,按照总局领导对于学会工作提出“开创新局面、树立新形象、取得新成效”的要求,扬帆起航,团结奋进,为检验检测学科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中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中心"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中心”。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